#软件开发##互联网# 2022年用于Web开发的10个流行后端框架:

1. Java: Spring Framework、Spring Boot 、Spring Cloud,Spring全家桶作为java开发中的王者地位毋庸置疑。

2.NET:asp.net core 用于在 .NET 平台上构建 Web 应用程序。它被认为是性能最好的后端框架之一。

3. Python:Django是Web开发中使用的最流行的Python框架,Django专注于代码重用,从而提高了开发速度。

4.JavaScript:JavaScript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编程语言。随着Node.js的出现,JavaScript开发者进行全栈开发变得小菜一碟了,Express.js 基于 Node.js 平台的 web 应用开发框架。

5.PHP:Laravel是一套简洁、优雅的PHP Web开发框架(PHP Web Framework)。它可以让你从面条一样杂乱的代码中解脱出来。

6.Golang:Fiber是Golang的Web开发框架。它建立在Fasthttp之上,Fasthttp是Go最快的HTTP引擎。它旨在简化快速开发,同时考虑到零内存分配和性能

企业级开发,除了Java之外,其实还可以考虑一下.net core,现在叫.net 5了,统一了。它的优势在于跟windows 生态比较融洽,你如果用windows 10,你可以拥有免费而强大的IDE开发环境VisualStudio。社区版免费用。很快就能用.net开发一套web app出来。

而且,可以跨平台编译,比如为linux编译生成二进制可执行文件,不需要runtime,因为已经嵌入进去了。

那么这种使用方式,跟golang这些类型的编译语言,都是一样的。

微软还维护了一个强大好用的数据库访问层,叫EFcore

可以看示例图中的用法简介,用Java开发的同学,一定很熟悉这种风格,非常的简洁明了。

希望.net好好发展下去,这样我们开发人员以后就多一个更好的选择了。微软造的轮子,,还是挺香的。毕竟我个人入行,最先学的也是asp, asp+access数据库,感谢微软。

作为一名.NET程序员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1.熟悉Csharp中的委托、线程、序列化、集合、垃圾回收机制、反射等内容

  2.熟悉面向对象软件开发(OOP)基本概念,熟悉面向对象软件开发中的类、继承、封装、多态等概念,具备良好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思想和设计原则

  3.熟练掌握Csharp这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虽然.NET框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但Csharp无疑是最简洁、使用者在微软系里是最广泛和功能最强大的一种

  4.理解ASP.NET的页面生命周期、熟悉配置文件的格式、熟悉ASP.NET的各种服务器控件和数据控件、了解ASP.NET中的各种对象

  5.熟悉各种主流数据库,熟悉数据库的规范设计、精通SQL及存储过程、触发器的编写

  6.熟悉AJAX技术(JAVASCRIPT和XML),jquery

  7.熟悉前端流行的框架,比如angular,vue和react其中之一

  8.深入学习Csharp的知识,比如Linq、Lambda表达式,IO操作内容,讲授多态、委托事件、泛型、XML、.Net常用类库、数据结构等

#程序员# #IT# #编程#

#学习# #知识# #互联网#

#全网找寻最对的人#【终于找到你!最“对”的人,原来就是→】2月下旬,#央视财经广发英雄帖#,搜寻最“对”的人,邀请大家参加“楹联征集活动”。@龙洋V 出的上联“种子种,种种种”让全网沸腾!征集令发出1个月时间里,我们一共收到了110926副下联。今天(3月31日)“中粮福临门杯”楹赢华夏征联大赛在央视财经、央视频直播揭晓最终结果!由中国楹联学会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三轮评审,10副佳对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戳文章↓看看你是“对”的人吗?央视财经

奔四程序员,决定再深入学习一次单片机。

我算是比较早的一批程序员了,最早的时候使用ASP、PHP、VB,后来转向c#,最近十来年则是以JAVA、PHP为主。其实小城市程序员真是啥都要干,jQuery、angular、vue、安卓、iOS我也都开发了大量代码。

五六年前我曾自学过一次STM32,并且把学习过程写了一个小系列的博客,当时用STM32最小板学习了串口、GPIO口、RAM和FLASH下载调试等技术。不过实际工作中用不到,学到这里就没坚持下去。上学的时候课程还是8086单片机,更是忘的影都没了。上学时我学的电子专业,电路硬件知识还了解一点皮毛,也做过一些上位机软件,对硬件通讯并不陌生。

明年就是“不惑”的年龄了,作为最早奔四的80后群体,现在之所以决定再次冲击STM32开发技术,还是为了日后的职场多留点后路。我在小城市做程序员,其实没什么核心的科技含量,年龄大了,危机感就愈加强烈。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小城市互联网从业的技术人员虽然薪资整体待遇比嵌入式略高,但可替代性更强,不从业务出发,只看技术的话,三四十岁程序员和二十多岁优秀的程序员比,根本没什么竞争优势。

而嵌入式整体就业面要更窄,更像在一个小圈子里流动,这个圈子相对来说就略显稳定。

我身边奔四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很多就处于尴尬境地,求职工资太高很多公司给不起,工资太低满足不了自己生活,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下,很多程序员干到奔四就走向了自我创业。但创业这事情,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起码我是没有这个信心。

另外嵌入式的技术迭代速度也没有前端、后端这么疯狂,开发工具升版速度总体来说不高。未来几年国内芯片技术可能迎来一波快速发展时期,早点进入这个行业,看看能不能为未来职场留下更多话语权。

技术角度看,我打算把STM32再学深入一点,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把各种外设通讯、常用传感器的使用都先学一下。这次使用了普中的STM32-F1开发板,资源比起之前最小板丰富不少,还带了一个触摸屏,所以学完基础部分,再学一下基于操作系统的嵌入式开发。

学完这些,再从应用角度切入risc-v单片机系列的学习,正好身边有这资源,集团公司旗下有一个团队做risc-v芯片,最好能想办法进入某个开发项目,这样学以致用效果也更好。

学习方式是视频+动手实践+看书+写博客,之前学STM32时写的博客太粗糙了,这次决心写得更细致一些。

最近一年左右就这么规划了,希望能坚持下来。[加油]

程序员这个职业太痛苦了,一辈子都是在不停的学习,从来都是没有老本可吃的。我的小孩我坚决不让他们学编程,不允许他们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由于读的是信息管理专业,读书的时候没有系统学习c语言,而是从foxbase起步,慢慢过度到foxpro,等到毕业的时候这些都落伍了,又开始学powerbuilder。好不容易powerbuilder弄顺手了,.net诞生了[捂脸],又开始学.net全家桶,c#、ado.net、asp.net、html、javascript、webservice等等。.net倒是一直用到现在,但也避免不了学习新的.net套餐技术,比如linq、ef、wcf、silverlight、wpf这些也都算.net技术,不过都是后来引入的,silverlight还没用多久就又随着flash一起被淘汰了[捂脸]。

在用.net的时候,由于项目需要学了黑莓,php、c++、android等开发。学了这么多,由于公司转向硬件开发,依然不受重视,还越混越差,从领导岗位混成了打杂岗位,逐渐被边缘化[捂脸]。

最近,半被动半主动地又慢慢向嵌入式开发靠拢了,开始还是先从单元测试入手。由于公司从事的业务都是安全相关的,嵌入式软件的单元测试覆盖率必须达到100%,这可真是太费脑子了。人家一个函数写完,我得搞好几个用例对付他,C语言又不是很熟,一个简单模块的测试花了差不多一周才搞完[捂脸]。唉,这一周真的是忙得焦头烂额。股票都没时间看了,今天一看,今年快亏10个点了。真是工作理财两失意[捂脸]。

不过总算揭开了嵌入式开发的神秘面纱,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呲牙]。

40岁程序员的一道坎(1)

时间倒推到38岁,2019年,7月份的时候我更新了自己的简历放到了人才网上,因为 8月我与当时上班的公司合同到期,准备重新找工作,原因是公司虽是上市公司 ,但是以生产硬件为主,对软件方面不太重视,所开发的软件几乎是免费提供硬件代理商做配套服务的,工作几年没有任何上升机会。硬件开发的领导管理着软件开发,硬件我不太懂,但大部分用的是c++, 软件方法用的是asp.net(ashx),jquery, 要知道那时即便是.net平台,mvc也非常成熟,前后端分离也非常成熟,我当时是作为前端开发入职的(android和web,其实开始做程序员时,我们那个年代啥都做,不分前后端,包括切图都干,后来app兴起,一次偶尔机会才专做了前端,一直到现在),虽然我是前端入职的,说实话我觉得当时公司整个软件平台开发技术非常差(因为我之前做过好几个平台,也写过orm中间件,sqlserver备份工具等,相比之下老感觉别人写的很差,虽然有的确实很差,感觉自己能力很强,即便你真的很强,如果一直这种状态对职业生涯,没有任何好处),提过好几次意见公司也不愿意改变。后来我才明白原因,就是这个公司类似于事业单位的作风,工作非常的安逸,毫不夸张的说,是我呆过所有企业中最安逸的一种,以至于我现在都很想回到这种公司。公司里十年以上员工很多,从来不晚于5:30下吧,公司有员工餐厅,非常的干净,因为集团领导们也在那吃饭,唯一的缺点就是待遇没有同时期创业型公司高,想要求公司长工资也非常难。因为当时我7月份提出离职时,正好也赶上公司换了大领导,想变革,找我谈了几次话,我也说了自己的诉求,他同意让我自己带软件团队,我自己可以立项(当然在他刚上任时可能为了稳定人员,也是口头上的承若,但至少我也看到了希望),就是待遇涨幅没有达到我的要求(说法是集团有自己的涨幅比例,他已经最大能力申请)。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下一家公司,因为到这个大城市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简单的规矩,就是在一家公司,只要我有能力做下去,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待够2年,2年后看不到希望,就可以考虑换个东家。后来到年底的时候,我跟老同事聊天才知道,新来的大领导也走了,那可是集团董事长亲自点的将。变革一直都是很难的,特别是大公司,稳定的公司,有很大老员工,关系错综复杂,大家都已喜欢了稳步就班,你想冲的太快,就会把你按住。对于家庭不错,喜欢安逸的人选择这种公司是不二选择,对于想挣钱养家、建工奋斗的人非常不适合。当然如果你高强度拼了几年,感觉身体各种不适,哪怕降薪能找到这样的公司,也是你的福气。我也终于在离开这家公司之前完成了对现有平台的前端重构,在当时考虑到前端另外几位同事的技术,我选择引入了新的框架,同时也招聘了一个较有经验的新同事进来。

#包头头条# #包头身边事# #包头##包头英才# 从包头走出去的各界精英(57)龚祝平

博士,1971年2月出生,内蒙古包头市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9年10月至1993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3年7月至1998年8月在包头钢铁公司冶金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工程师,主要工作集中于金属材料的应力检测及金属材料的金相分析。1998年9月至2001年3月在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研究及软件工程的研究。2001年4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工作,目前从事的方向有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研究。主持一个项目,参加多个项目的研究。曾经主讲过的课程有《c程序设计》、《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数据结构》、《网络应用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表科研论文十六篇,其中ei收录一篇次,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篇,教学论文二篇。

著作论文

专著与版权:

1、 孙延明,龚祝平,麦锦辉。中小制造企业资源管理系统V1.0。软著登字第035853号,登记号:2005SR04352,中国版权局软件著作版权,2005.5.8

期刊论文:

1、 龚祝平,制造信息系统演化与耗散结构的关系,情报杂志,2007年第1期

2、 龚祝平,制造信息系统概念模型的研究,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第10期

3、 龚祝平,BOM动态显示与隐藏的编码显示规则,制造业自动化,第28卷第2期2006年2月,31-32、55

4、 Zhuping Gong, Yanming Sun, Shaoqin Wu, The ASP-Based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y with Multi-tier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 Computational Science, Volume 1, Number3, December 2004, 67—72

5、 龚祝平、孙延明、刘志、郑时雄,中小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造ASP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第9期,8-10

6、 龚祝平,角接触球轴承轴向力计算的理论依据,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3年10月上海会议论文集,118-120

7、 龚祝平,蜗杆传动设计计算参数选择过程的改进,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3年10月上海会议论文集,182-184

8、 龚祝平、孙延明,AVR单片机计时器的优化使用,制造业自动化,第24卷第9期2002年9月,44-46

9、 麦锦辉、龚祝平、孙延明、郑时雄、谢秋波、陈黎明,基于CORBA的三层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8,142—144

10、 孙延明、赖朝安、龚祝平、陈锦繁、蔡秀云、黄平、林小平,异地并行设计中WEB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22,111—113

11、 刘兴生、孙延明、龚祝平、张开升,制陶窑炉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机电工程技术,2006年第35卷第8期,63—65

12、徐学东、孙延明、龚祝平,JDBC事务处理在Web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171—173

13、 吴鉴、李涛、龚祝平,小型冲压模具报价理论初步研究及模型建立,黄石理工学院学报,第21卷第3期,2005年6月,30—32

14、丘宏扬、龚祝平、谢嘉生、赖朝安、孙延明,小型冲压模具报价辅助系统的开发,锻压机械,47—49

从1992年到1999年,胡进平一直在上海做用友上海分公司。用友分公司是强烈的一线概念,其职能一个是营销,一个就是服务。

在分公司和客户端对端的接触中,胡进平看到了企业对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需求,1999年,他回用友总部作集团副总裁。“大家经常在一起碰业务,”胡进平说,“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CRM的共识。”包括王文京在内,大家都很认同CRM的发展前景,但是显然正在把业务重心从财务软件转向ERP的用友,没有心思去具体规划这项业务。

“用友的定位是要做未来中国企业软件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财务软件、ERP、电子商务、CRM、物流……总之企业信息化所需要的软件,它都要提供。CRM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它不会把CRM放在一个核心位置。”

用友无心,但胡进平不舍放弃,“这是个机会,至少是一个你可以做企业的机会。”

2000年2月,胡进平走进王文京办公室,告诉他:“王总,我要走了,要做针对中小企业的CRM。”王文京问他资金来源,他对王文京说,有一个美国人作投资方。王又问他:“不能留在用友做这事吗?”胡进平表示,用友虽然各方面的资源都很充足,也能把这块放在用友内部做,但是用友的定位和战略决定了它在公司内的成长性不会很高。“业务取向发生差异,这是我要离开用友的直接原因。”

王文京听下来,默认了胡进平的想法。胡进平在用友做了八年,他了解胡进平,知道这是一个不想清楚不会动的人。

谁都知道用友管理层能拿到股份是件多么难的事,胡进平八年用友生涯,换来了2%、即100多万股的用友股份。但是在拿到股份前要签个“服务期”约定,即拿到股份之后必须再服务8年,否则必须退回公司。

胡进平放弃了这个2%。很快,他和用友集团总裁助理王力、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副总经理于光辉一块儿,离开了用友集团。

想到的第一个“救星”是王文京

促使他们三个人这么快下创业决心的是一个美国人。这人是一个大型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2000年春节前,互联网热潮还没有退去。这个美国人和用友这三人一碰,都觉得做在网上用ASP(即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形式来做CRM真是很不错的想法。老美告诉胡进平:“我可以以自然人身份投资200万美元。”再加上这家跨国公司下面一个子公司的CEO,一个中国台湾人,这样一个五人创业团队让他们自己也觉得满意。

五人约好一起从各自公司出来。但是胡进平三个人出来了,那头却悬空了。因为这个美国人和台湾人要走的消息一出,那家跨国公司总部董事会都被震动了,这两个人一走,意味着它们整个大中华区的核心就没了。据说,该公司董事会来了一半的人到中国来挽留、化解危机。

最后,中国台湾人还是出来了,但那个要出钱的人还在去留之间犹豫。那个中国台湾人一看这情形,就去了另一间公司。

这时已是3月中旬。胡进平三人心急如焚,决定不能再等。他们几个当时也有点资金,但是不多,凑起来不会超过300万。“但你不能把家底全部掏空啊。”

想来想去,胡进平认定一个想法,“美国人的资金来不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清楚,我们要做的事是不是真的有价值,从技术角度来说,有价值的业务一定有资金。资源总会向正确的思路聚集。”这么一想,胡进平心里坦然了。出师未捷,他们必须开始对资本的二次寻找。

“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王文京。”胡进平说。

虽然胡进平等三人同时离开,对用友而言绝对是一个打击,但是“我和王总的个人沟通一直很好,很健康。”

在找王文京之前,胡进平先找用友的财务总监吴政平咨询,问:“有没有这种可能?”吴政平回答说:“有可能。”——吴在用友的地位很高,和王文京及郭新平并称用友的“三驾马车”。胡进平心下揣度,“有可能”的意思是:用友不会无条件关门,能不能投要看业务本身的价值。“吴政平的判断表示,用友对我们的离开是以平常心来看待的,不带情绪的。”胡进平说。

然后,他就直接去找王文京。一见面,王文京直入话题,首先问他那个美国人的情况。胡进平如实相告:“没落实。”然后问王文京有没有可能投资。王文京点头说可以讨论,但没有马上答应。

随后,王文京委托吴政平来考察这个项目。“因为大家有在用友共事的经历,对个人认同度很高,比其他投资人来考察一个完全陌生的投资项目及创业团队,可能要省很多事。所以只是考察了业务定位和发展思路。”很快,用友确定投资500万,主要是把项目先启动起来,占股本19.8%,分4月中和月底两次按时到位。

500万有一个承诺,在第二次引进资金的时候,它的股份不变,第三次融资就要大家同步调整。

这500万是所谓的“种子资金”,回报就是股份收益,如果做不成,就赔进去了。——2002年6月19日《中国企业家》

#微服务那些事# 不好意思目前还没有见过上微服务的项目。大家好我是44岁的大龄程序员码农阿峰。由于我只有中专学历,从来没进过大公司,所在的软件团队一般也只有几个人。幸好上上上家公司是做过微服务的,做了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MES系统。那公司有个架构组,3个架构师。可惜我没转正就辞职了。那段时间我学到很多东西,是最近几年收获最大的一次。

后来简历就敢写熟悉微服务了。上家公司是做法院系统的,法院要推国产化,数据库用的是达梦,服务器是统信的UOS,系统使用.net core3.1做微服务改造并实现跨平台。前段时间问前同事说项目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改造,还是在用老系统。

现在公司项目还是MVC4的ASP.NET的,非前后端分离项目。模块大都是winnt服务。也有web端和WEBAPI端。

我觉得离微服务十万八千里,不知道大神们微服务了吗?说说体验呗。我用觉得DAPR来治理微服务挺好的,可惜资料极少,没有企业级的案例。之前有架构师那公司还是请专业的运维在负责微服务架构的运维。

今天你微了没有?哈哈

现在为什么没有黑客了?

知乎上有个问题:

图片一

为什么现在没有黑客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反问一句:为什么大家印象中以前的“黑客”很多呢?

这是由一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2000年左右,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大面积兴起,到2010年,这中间十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病毒、木马、流氓软件层出不穷,电脑被种木马变肉鸡,盗QQ等现象屡见不鲜。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1、操作系统(Windows 2000、Windows XP)和应用软件(IE、Office、Adobe等)以及网站架构(ASP、JSP、PHP、CMS)的安全性很差,漏洞百出

2、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并未跟进,有很多灰色地带,甚至空白地带

因为这两个因素,那时候以灰鸽子为首的各种木马可以长驱直入,阿D注入、明小子等扫描工具大行其道,各种计算机安全选手只要会点基本功,玩转几个工具就可以盗密码,做远控,挂网马,所以一时间“黑客”遍地都是。

但时代的滚滚洪流浩浩荡荡,网络安全并不是停留在原地,它也在变化。

首先,是安全软件的全面崛起,江民、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诺顿、小红伞,一时间百花齐放。

一开始的安全软件,收费卖钱,拼的是检测引擎,是核心技术。

后来360乘着时代的顺风车,呼啸驶来,破天荒的用了一招免费战略搅动了整个安全行业,竞争对手纷纷谴责,但最终逆不过时代潮流,相继举起小白旗,跟着免费。

可软件公司养那么多人,免费怎么行?

360掌舵人周鸿祎自有妙计。

360杀毒&360安全卫士+360浏览器+360搜索

有流量就能变现,这是所有互联网人都知道的铁律。凭借三级火箭战略的构建,360一跃坐上中国安全界头把交椅,拥有了和老牌互联网公司腾讯和百度掰一掰手腕的能力,以至于后来引发了互联网史上经典的3Q大战和3B大战。

两场大战围绕的核心,还是流量,争夺中国互联网C端流量入口的话语权。

大战的结果,腾讯开始做腾讯电脑管家,百度开始做百度杀毒、百度卫士,用内部的话术说,这是护城河工程。

接下来,你开始看到360杀毒卫士、百度杀毒卫士、腾讯电脑管家、金山毒霸开始上演一场安全大战,各自割据一方,称雄称霸。

安全软件的战火之下,各种流氓软件,病毒木马纷纷丢盔弃甲,工具级的黑客开始锐减,这是其一。

随着时间已经跨过了2010年的门槛,进入新的十年,在这个十年里,还有一些新的变化。

1、新的操作系统(Win7、Win8、Win10)相继发布,安全能力逐渐加强,等闲之辈的木马病毒很难近身。

2、国家层面极大加强了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原来缺失的法律法规相继得到完善。原来游离于灰色地带和空白地带的勾当很难再有生存的土壤,这波人被迫转换方向。

于是你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在这个十年,上个网随意中毒中木马的现象越来越少,甚至不少人已经开始不装安全软件,进行裸奔!

安全防御技术的发展和政策法律的跟进,让从事灰产黑产的“黑客”进一步锐减,这是其二。

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原来老一波的黑客,要么成为各个安全厂商的大佬,要么各自创业独立门户,要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而新一代的网络安全从业者,要么加入各大厂做安全防御,要么被不可说的国家机构吸纳成为正规军,至于剩下的那波还在搞灰黑产的,也只能躲于暗角阴沟,行鼠窃之事,加之攻击个人目标效益不大,因此普罗大众会觉得:黑客,越来越少了。#科技快讯#

个股挖掘&预期差

(一)涨停个股(不分顺序)

1、沃特股份:凝聚态电池材料LCP供应商

>公司生产的液晶高分子材料LCP是凝聚态电池最主要的材料,在新能源车激光焊接、智能座舱HUD抬头显示、充电桩、充电枪、电子继电器、电池动力总成等领域相继实现量产。重庆新建2万吨LCP产线6月投产,预计未来两年保持复合80%以上增速。

>公司特种高分子材料实现了在车载电装部件上的应用,并已在比亚迪、特斯拉、吉利、上汽、长城、蔚来等主机厂使用。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某知名智能穿戴硬件设备企业的供应商,双方正就下一代VR/AR设备用材料共同开展研发。

>预计公司22-23年净利1.62亿、2.86亿,对应明年估值19倍。(网传资料)

2、三利谱:偏光片龙头企业,VR、车载新增量,利润有望两年超翻倍

>国内偏光片当下供给端十分受限,国产替代的空间巨大,公司正极速扩产。车载方面,公司超高耐久车载染料偏光片实现量产、超高耐久车载碘系偏光片认证中;VR方面,能够进行高精度处理/裁切的公司目前只有三利谱和力特光电。公司目前拥有6条在产生产线;莆田新产线预计2022年底投产,规划产能1000万㎡/年;合肥二期计划2023年投产,规划产能3000万㎡/年,预计2024年公司总体产能将达7000万㎡/年。

>此外,偏光片在车载、VR领域呈高速发展趋势。根据Omdia预测,车载面板出货量有望在2020-25年间CAGR达到9.72%,2025年达到2.37亿片,占全球TFT-LCD的9%。根据Counterpoint预计,全球XR(VR/AR)头显的出货量有望达到1.1亿台,2021-25CAGR达到77.43%。

>产线爬坡+日元贬值,公司原材料压力缓解,毛利率有望明显改善。

>财通证券8月3日研报预计公司2022-24年归母净利分别为3.24/5.01/6.80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45/15.82/11.65倍。

3、海量数据:国产数据库龙头企业,显著受益于信创自主可控

>7月27日,海量数据参与并完成了《绿色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计算产品可服务性指标体系白皮书》的编制工作。

>公司是openGauss社区的核心参与者和商业化先行者,是仅次于华为的第二大贡献者,公司的VastBase G100数据库产品成为市场上第一批入围央采及党政信创目录的openGauss商业发行版数据库,目前落地比亚迪、国家电网、中信证券等行业头部客户。

>在数据库层面,目前Oracle、IBM、Microsoft、SAP四家外资厂商占据50%市场份额。自主可控背景下,openGauss是国内最好的开源社区,在未来有望国产替代,获取份额。

>国泰君安6月最新深度研报,按照2023年8.6倍PS估值给予目标价21.67元。

(二)非涨停个股(不分顺序)

1、美格智能:物联网和智能汽车赛道的核心标的

>公司带算力的智能模组实现的功能已远不止于通信,而是带了计算、存储能力,主要用于智能座舱域,类似物联网模组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升级。

>公司智能汽车5G模组渗透率从15%向50%提升,考虑到迭代提速,车用预埋算力提升,ASP有50%-100%的提升空间。主力车厂用量大幅提升,明年有望继续爆发,客户拓展超预期,头部客户数量剧增,且不仅限于汽车领域。

2、道道全:食用油细分市场龙头迎业绩拐点

>产能翻倍以上增长:2020年末,公司有初榨、精炼、灌装产能34.5万吨、53万吨、41.4万吨,今年茂名项目投产后,公司的初榨、精炼、灌装产能将会分别提升至100.5万吨、114.5万吨与110.4万吨。

>市占率翻倍以上增长:公司2021年市占率约4.4%左右,随年内募投项目投产未来市占率有望达到10%以上。

>核心原材料成本显著下跌:棕榈油自22年3月高点至今下跌35%,其余油脂也有明显跌幅。食用油企业原材料成本结构占比近年维持在90%左右。

>天风证券8月4日盘后深度报告,预计22-24年净利润0.93/3.41/5.06亿元,给予2023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格19.0元。

3、欧比特:自建EDA设计平台

>公司EDA设计平台主要包括硬件、软件设计平台及芯片验证平台三部分,可实现芯片设计、仿真、测试、验证等功能,满足业务需求。整个平台的投资总额约2300万,目前使用状态良好。

>公司使用该EDA设计平台先后开发出SPARC V8单核系列处理器SOC芯片S698-T、S698-MIL等,SPARC V8多核系列处理器SOC 芯片S698PM、S698P412等,1553B、ARINC429等通信接口芯片。

>公司EDA设计平台通过购买、自研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完成,主要满足内部的研发使用需求,不对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