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不分语言,是一种思维层面的体现,但是不能在不同语言中使用同一套实现(每种语言有不同的特性),比如go,本身是没有继承一说,但是通过结构体的组合来实现语义上的继承。而多态也是通过接口的方式来实现的。

下方的图来自于大佬博客,贴在这里方便查看!!!

设计原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计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构型模式

代理模式

首先,我们知道代理模式中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需要在编译前就要写好,而动态代理需要在运行时通过反射来实现方法增强。
上述的话,太过粗糙,下面列举一下双方的区别:

静态代理:

  • 代理类实现和目标类相同的接口,每个类都单独编辑一个代理类。
  • 我们需要在代理类中,将目标类中的所有方法都要重新实现,并且为每个方法都附加相似的代码逻辑。
  • 如果要添加方法增强的类不止一个,我们需要对每个类都创建一个代理类。

动态代理:

  • 不需要为每个目标类编辑代理类。
  • 在程序运行时,系统会动态地创建代理类,然后用代理类替换掉原始类。
  • 一般采用反射实现。

代理模式的优点:

  • 代理模式能将代理对象与真实被调用目标对象分离。
  •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性,拓展性好。
  • 可以起到保护目标对象的作用。
  • 可以增强目标对象的功能。

代理的应用场景:

  • 监控
  • 统计
  • 鉴权
  • 限流
  • 事务

静态代理

这里很好看懂,不需过多赘述。

import (
	"fmt"
	"time"
)

//静态代理
//就是对目标类提前实现一个代理类,在调用时使用代理类即可
//代理时需要实现目标类的全部方法

type IUser interface {
	Login(username, password string) error
}

type User struct {
}

func (u *User) Login(username, password string) error {
	//这里就是目标类的函数处理逻辑
	return nil
}

//接下来是代理上述User结构体
type UserProxy struct {
	//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哈哈哈,开个玩笑
	user *User
}

func NewUserProxy(user *User) *UserProxy {
	//返回静态代理类
	return &UserProxy{
		user: user,
	}
}

func (p *UserProxy) Login(username, password string) error {
	//这里就代理一个程序消耗计时功能
	start := time.Now()
	err := p.user.Login(username, password)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其实这里用defer栈也可以
	fmt.Printf("调用该程序用时:%v",time.Since(start))
	return nil
}

动态代理

思路:仿照java动态代理的思路,通过InvocationHandler来提供Invoke接口,然后用Proxy结合接口去生成代理类,这个接口需要用户自己实现自有逻辑。

//提供动态调用方法接口
type InvocationHandler interface {
	Invoke(proxy *Proxy, method *Method, args []interface{}) ([]interface{}, error)
}

//代理,用来总管代理类的生成
type Proxy struct {
	target  interface{}        //目标类,后面的类型和java的Object一样
	methods map[string]*Method //map用来装载待增强的不同的方法
	handle  InvocationHandler  //用来暴露统一invoke接口,类似多态
}

//创建新的代理
func NewProxy(target interface{}, h InvocationHandler) *Proxy {
	typ := reflect.TypeOf(target)          //用来显示目标类动态的真实类型
	value := reflect.ValueOf(target)       //获取目标类的值
	methods := make(map[string]*Method, 0) //初始化目标类的方法map
	//将目标类的方法逐个装载
	for i := 0; i < value.NumMethod(); i++ {
		method := value.Method(i)
		methods[typ.Method(i).Name] = &Method{value: method}
	}
	return &Proxy{target: target, methods: methods, handle: h}
}

//代理调用代理方法
func (p *Proxy) InvokeMethod(name string, args ...interface{}) ([]interface{}, error) {
	return p.handle.Invoke(p, p.methods[name], args)
}

//用来承载目标类的方法定位和调用
type Method struct {
	value reflect.Value //用来装载方法实例
}

//这里相当于调用原方法,在该方法外可以做方法增强,需要调用者自己实现!!!
func (m *Method) Invoke(args ...interface{}) (res []interface{}, err error) {
	defer func() {
		//用来捕捉异常
		if p := recover(); p != nil {
			err = errors.New(fmt.Sprintf("%s", p))
		}
	}()

	//处理参数
	params := make([]reflect.Value, 0)
	if args != nil {
		for i := 0; i < len(args); i++ {
			params = append(params, reflect.ValueOf(args[i]))
		}
	}

	//调用方法
	call := m.value.Call(params)

	//接收返回值
	res = make([]interface{}, 0)
	if call != nil && len(call) > 0 {
		for i := 0; i < len(call); i++ {
			res = append(res, call[i].Interface())
		}
	}
	return
}

测试代码:

func TestMethod_Invoke(t *testing.T) {
	//这里对活动时长做统计
	people := &People{}   //创建目标类
	h := new(PeopleProxy) //创建接口实现类
	proxy := NewProxy(people, h)
	//调用方法
	ret, err := proxy.InvokeMethod("Work", "打游戏", "学习")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fmt.Println(ret)
}

//目标类
type People struct {
}

func (p *People) Work(content string, next string) string {
	fmt.Println("活动内容是:" + content + ",接下来需要做:" + next)
	return "all right"
}

//用户需要自己实现的增强内容,需要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
type PeopleProxy struct {
}

//在这里做方法增强
func (p *PeopleProxy) Invoke(proxy *Proxy, method *Method, args []interface{}) ([]interface{}, error) {
	start := time.Now()
	defer fmt.Printf("耗时:%v\n", time.Since(start))
	fmt.Println("before method")
	invoke, err := method.Invoke(args...)
	fmt.Println("after method")
	return invoke, err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