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为什么需要sync.Map? 2.sync.Map如何使用? 3.理一理sync.Map源码实现? 4.sync.Map的优缺点? 5.思维扩散?

正文

1.为什么需要sync.Map?

关于map可以直接查看由浅入深聊聊Golang的map,不再赘述。

为什么需要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map在并发情况虚啊,只读是线程安全的,同时写线程不安全,所以为了并发安全 & 高效,官方实现了一把。

1.1 并发写map会有什么问题?

来看看不使用sync.Map的map是如何实现并发安全的:

func main() {
	m := map[int]int {1:1}
	go do(m)
	go do(m)

	time.Sleep(1*time.Second)
	fmt.Println(m)
}

func do (m map[int]int) {
	i := 0
	for i < 10000 {
		m[1]=1
		i++
	}
}
复制代码

输出:

fatal error: concurrent map writes
复制代码

oh,no。 报错说的很明显,这哥们不能同时写。

1.2 低配版解决方案

加一把大锁

// 大家好,我是那把大锁
var s sync.RWMutex
func main() {
	m := map[int]int {1:1}
	go do(m)
	go do(m)

	time.Sleep(1*time.Second)
	fmt.Println(m)
}

func do (m map[int]int) {
	i := 0
	for i < 10000 {
	    // 加锁
		s.Lock()
		m[1]=1
		// 解锁
		s.Unlock()
		i++
	}
}
复制代码

输出:

map[1:1]
复制代码

这回终于正常了,但是会有什么问题呢? 加大锁大概率都不是最优解,一般都会有效率问题。 通俗说就是加大锁影响其他的元素操作了。

解决思路:减少加锁时间。
方法: 1.空间换时间。  2.降低影响范围。
复制代码

sync.Map就是用了以上的思路。继续往下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sync.Map如何使用?

上代码:

func main() {
    // 关键人物出场
	m := sync.Map{}
	m.Store(1,1)
	go do(m)
	go do(m)

	time.Sleep(1*time.Second)
	fmt.Println(m.Load(1))
}

func do (m sync.Map) {
	i := 0
	for i < 10000 {
		m.Store(1,1)
		i++
	}
}
复制代码

输出:

1 true
复制代码

运行ok。这把秀了。

3.理一理sync.Map源码实现?

先白话文说下大概逻辑。让下文看的更快。(大概只有是这样流程就好) 写:直写。 读:先读read,没有再读dirt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基础结构 + 增删改查”的思路来详细过一遍源码。

3.1 基础结构

sync.Map的核心数据结构:

type Map struct {
	mu Mutex
	read atomic.Value // readOnly
	dirty map[interface{}]*entry
	misses int
}
复制代码
说明 类型 作用
mu Mutex 加锁作用。保护后文的dirty字段
read atomic.Value 存读的数据。因为是atomic.Value类型,只读,所以并发是安全的。实际存的是readOnly的数据结构。
misses int 计数作用。每次从read中读失败,则计数+1。
dirty map[interface{}]*entry 包含最新写入的数据。当misses计数达到一定值,将其赋值给read。

这里有必要简单描述一下,大概的逻辑,

readOnly的数据结构:

type readOnly struct {
    m  map[interface{}]*entry
    amended bool 
}
复制代码
说明 类型 作用
m map[interface{}]*entry 单纯的map结构
amended bool Map.dirty的数据和这里的 m 中的数据不一样的时候,为true

entry的数据结构:

type entry struct {
    //可见value是个指针类型,虽然read和dirty存在冗余情况(amended=false),但是由于是指针类型,存储的空间应该不是问题
    p unsafe.Pointer // *interface{}
}
复制代码

这个结构体主要是想说明。虽然前文read和dirty存在冗余的情况,但是由于value都是指针类型,其实存储的空间其实没增加多少。

3.2 查询

func (m *Map) Load(key interface{}) (value interface{}, ok bool) {
    // 因read只读,线程安全,优先读取
    read, _ := m.read.Load().(readOnly)
    e, ok := read.m[key]
    
    // 如果read没有,并且dirty有新数据,那么去dirty中查找
    if !ok && read.amended {
        m.mu.Lock()
        // 双重检查(原因是前文的if判断和加锁非原子的,害怕这中间发生故事)
        read, _ = m.read.Load().(readOnly)
        e, ok = read.m[key]
        
        // 如果read中还是不存在,并且dirty中有新数据
        if !ok && read.amended {
            e, ok = m.dirty[key]
            // m计数+1
            m.missLocked()
        }
        
        m.mu.Unlock()
    }
    
    if !ok {
        return nil, false
    }
    return e.load()
}

func (m *Map) missLocked() {
    m.misses++
    if m.misses < len(m.dirty) {
        return
    }
    
    // 将dirty置给read,因为穿透概率太大了(原子操作,耗时很小)
    m.read.Store(readOnly{m: m.dirty})
    m.dirty = nil
    m.misses = 0
}
复制代码

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边有几个点需要强调一下:

如何设置阀值?

这里采用miss计数和dirty长度的比较,来进行阀值的设定。

为什么dirty可以直接换到read?

因为写操作只会操作dirty,所以保证了dirty是最新的,并且数据集是肯定包含read的。 (可能有同学疑问,dirty不是下一步就置为nil了,为何还包含?后文会有解释。)

为什么dirty置为nil?

我不确定这个原因。猜测:一方面是当read完全等于dirty的时候,读的话read没有就是没有了,即使穿透也是一样的结果,所以存的没啥用。另一方是当存的时候,如果元素比较多,影响插入效率。

3.3 删

func (m *Map) Delete(key interface{}) {
    // 读出read,断言为readOnly类型
    read, _ := m.read.Load().(readOnly)
    e, ok := read.m[key]
    // 如果read中没有,并且dirty中有新元素,那么就去dirty中去找。这里用到了amended,当read与dirty不同时为true,说明dirty中有read没有的数据。
    
    if !ok && read.amended {
        m.mu.Lock()
        // 再检查一次,因为前文的判断和锁不是原子操作,防止期间发生了变化。
        read, _ = m.read.Load().(readOnly)
        e, ok = read.m[key]
        
        if !ok && read.amended {
            // 直接删除
            delete(m.dirty, key)
        }
        m.mu.Unlock()
    }
    
    if ok {
    // 如果read中存在该key,则将该value 赋值nil(采用标记的方式删除!)
        e.delete()
    }
}

func (e *entry) delete() (hadValue bool) {
    for {
    	// 再次再一把数据的指针
        p := atomic.LoadPointer(&e.p)
        if p == nil || p == expunged {
            return false
        }
        
        // 原子操作
        if atomic.CompareAndSwapPointer(&e.p, p, nil) {
            return true
        }
    }
}
复制代码

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边有几个点需要强调一下:

1.为什么dirty是直接删除,而read是标记删除?

read的作用是在dirty前头优先度,遇到相同元素的时候为了不穿透到dirty,所以采用标记的方式。 同时正是因为这样的机制+amended的标记,可以保证read找不到&&amended=false的时候,dirty中肯定找不到

2.为什么dirty是可以直接删除,而没有先进行读取存在后删除?

删除成本低。读一次需要寻找,删除也需要寻找,无需重复操作。

3.如何进行标记的?

将值置为nil。(这个很关键)

3.4 增(改)

func (m *Map) Store(key, value interface{}) {
    // 如果m.read存在这个key,并且没有被标记删除,则尝试更新。
    read, _ := m.read.Load().(readOnly)
    if e, ok := read.m[key]; ok && e.tryStore(&value) {
        return
    }
    
    // 如果read不存在或者已经被标记删除
    m.mu.Lock()
    read, _ = m.read.Load().(readOnly)
   
    if e, ok := read.m[key]; ok { // read 存在该key
    // 如果entry被标记expunge,则表明dirty没有key,可添加入dirty,并更新entry。
        if e.unexpungeLocked() { 
            // 加入dirty中,这儿是指针
            m.dirty[key] = e
        }
        // 更新value值
        e.storeLocked(&value) 
        
    } else if e, ok := m.dirty[key]; ok { // dirty 存在该key,更新
        e.storeLocked(&value)
        
    } else { // read 和 dirty都没有
        // 如果read与dirty相同,则触发一次dirty刷新(因为当read重置的时候,dirty已置为nil了)
        if !read.amended { 
            // 将read中未删除的数据加入到dirty中
            m.dirtyLocked() 
            // amended标记为read与dirty不相同,因为后面即将加入新数据。
            m.read.Store(readOnly{m: read.m, amended: true})
        }
        m.dirty[key] = newEntry(value) 
    }
    m.mu.Unlock()
}

// 将read中未删除的数据加入到dirty中
func (m *Map) dirtyLocked() {
    if m.dirty != nil {
        return
    }
    
    read, _ := m.read.Load().(readOnly)
    m.dirty = make(map[interface{}]*entry, len(read.m))
    
    // 遍历read。
    for k, e := range read.m {
        // 通过此次操作,dirty中的元素都是未被删除的,可见标记为expunged的元素不在dirty中!!!
        if !e.tryExpungeLocked() {
            m.dirty[k] = e
        }
    }
}

// 判断entry是否被标记删除,并且将标记为nil的entry更新标记为expunge
func (e *entry) tryExpungeLocked() (isExpunged bool) {
    p := atomic.LoadPointer(&e.p)
    
    for p == nil {
        // 将已经删除标记为nil的数据标记为expunged
        if atomic.CompareAndSwapPointer(&e.p, nil, expunged) {
            return true
        }
        p = atomic.LoadPointer(&e.p)
    }
    return p == expunged
}

// 对entry尝试更新 (原子cas操作)
func (e *entry) tryStore(i *interface{}) bool {
    p := atomic.LoadPointer(&e.p)
    if p == expunged {
        return false
    }
    for {
        if atomic.CompareAndSwapPointer(&e.p, p, unsafe.Pointer(i)) {
            return true
        }
        p = atomic.LoadPointer(&e.p)
        if p == expunged {
            return false
        }
    }
}

// read里 将标记为expunge的更新为nil
func (e *entry) unexpungeLocked() (wasExpunged bool) {
    return atomic.CompareAndSwapPointer(&e.p, expunged, nil)
}

// 更新entry
func (e *entry) storeLocked(i *interface{}) {
    atomic.StorePointer(&e.p, unsafe.Pointer(i))
}
复制代码

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边有几个点需要强调一下:
  1. read中的标记为已删除的区别?

标记为nil,说明是正常的delete操作,此时dirty中不一定存在 a. dirty赋值给read后,此时dirty不存在 b. dirty初始化后,肯定存在

标记为expunged,说明是在dirty初始化的时候操作的,此时dirty中肯定不存在。

  1. 可能存在性能问题?

初始化dirty的时候,虽然都是指针赋值,但read如果较大的话,可能会有些影响。

4.sync.Map的优缺点?

先说结论,后来证明。

优点:是官方出的,是亲儿子;通过读写分离,降低锁时间来提高效率; 缺点:不适用于大量写的场景,这样会导致read map读不到数据而进一步加锁读取,同时dirty map也会一直晋升为read map,整体性能较差。 适用场景:大量读,少量写

这里主要证明一下,为什么适合大量读,少量写。 代码的大概思路:通过比较单纯的map和sync.Map,在并发安全的情况下,只写和读写的效率

var s sync.RWMutex
var w sync.WaitGroup
func main() {
	mapTest()
	syncMapTest()
}
func mapTest() {
	m := map[int]int {1:1}
	startTime := time.Now().Nanosecond()
	w.Add(1)
	go writeMap(m)
	w.Add(1)
	go writeMap(m)
	//w.Add(1)
	//go readMap(m)

	w.Wait()
	endTime := time.Now().Nanosecond()
	timeDiff := endTime-startTime
	fmt.Println("map:",timeDiff)
}

func writeMap (m map[int]int) {
	defer w.Done()
	i := 0
	for i < 10000 {
		// 加锁
		s.Lock()
		m[1]=1
		// 解锁
		s.Unlock()
		i++
	}
}

func readMap (m map[int]int) {
	defer w.Done()
	i := 0
	for i < 10000 {
		s.RLock()
		_ = m[1]
		s.RUnlock()
		i++
	}
}

func syncMapTest() {
	m := sync.Map{}
	m.Store(1,1)
	startTime := time.Now().Nanosecond()
	w.Add(1)
	go writeSyncMap(m)
	w.Add(1)
	go writeSyncMap(m)
	//w.Add(1)
	//go readSyncMap(m)

	w.Wait()
	endTime := time.Now().Nanosecond()
	timeDiff := endTime-startTime
	fmt.Println("sync.Map:",timeDiff)
}

func writeSyncMap (m sync.Map) {
	defer w.Done()
	i := 0
	for i < 10000 {
		m.Store(1,1)
		i++
	}
}

func readSyncMap (m sync.Map) {
	defer w.Done()
	i := 0
	for i < 10000 {
		m.Load(1)
		i++
	}
}
复制代码
情况 结果
只写 map: 1,022,000 sync.Map: 2,164,000
读写 map: 8,696,000 sync.Map: 2,047,000

会发现大量写的场景下,由于sync.Map里头操作更多其实,所以效率没有单纯的map+metux高。

5.思维扩散?

想一想,mysql加锁,是不是有表级锁、行级锁,前文的sync.RWMutex加锁方式相当于表级锁。

而sync.Map其实也是相当于表级锁,只不过多读写分了两个map,本质还是一样的。 既然这样,那就自然知道优化方向了:就是把锁的粒度尽可能降低来提高运行速度。

思路:对一个大map进行hash,其内部是n个小map,根据key来来hash确定在具体的那个小map中,这样加锁的粒度就变成1/n了。 网上找了下,真有大佬实现了:点这里

(是的,我偷懒了,哈哈,这是拷贝自己之前写的文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可以关注公众号「咖啡色的羊驼」,第一时间获取我的分享和面试经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