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ngo是什么?

LINGO是Linear Interactive and General Optimizer的缩写,即“交互式的线性和通用优化求解器”,由美国LINDO系统公司(Lindo System Inc.)推出的,可以用于求解非线性规划,也可以用于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功能十分强大,是求解优化模型的最佳选择。其特色在于内置建模语言,提供十几个内部函数,可以允许决策变量是整数(即整数规划,包括 0-1 整数规划),方便灵活,而且执行速度非常快。能方便与EXCEL,数据库等其他软件交换数据。


II.Lingo在数学建模中的使用

II.I Lingo代码组成

首先,lingo的代码可以分成三个区域(模块):集合定义模块、赋值模块和约束条件模块。而格式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次序:

model:
sets:
集合定义区域
endsets

data:
赋值区域
enddata

约束条件区域
end

其中,每一个lingo程序文件都以一个model:开头,以一个end结束,中间的三个区域不是强制要求的,但对于数模中大部分涉及到lingo的题目,基本上三个区域都会使用。


II.II 集合区域

II.II.i 一维集合的定义

集合模块以sets: 开头,endsets 结尾,这是固定的格式,无法更改。这之间定义的是lingo中的集合,也就是编程中的数组。lingo常用的一维集合的定义遵循下面的格式:
集合名称/1…n/:变量1,变量2…;
其中,第一个斜线前的名称表示这个集合的名称,它可以任意取名字。
第一个斜线和第二个斜线中间表示集合(数组)的索引值从1到n,具体题目中n取实际的值,例如/1…3/表示数组长度是3,索引分别是1,2,3。
第二个斜线后跟上一个冒号,紧接着一些变量名,这些变量名都是集合变量名,他们每个都拥有长度1-n,这里第二个斜线后面的内容是可选的,也就是说可以没有变量,也可以有任意多个变量,每个变量都是一个一维的集合,而且这些变量本身没有任何的关系(除了长度相同)。

II.II.ii 二维集合的定义

二维集合是lingo中另一类常用的集合,它的定义会遵循下面的格式:
集合名称(一维集合1,一维集合2):变量1,变量2…;
其中,需要注意但是,定义一个二维的集合前,首先要定义的是两个一维的集合,否则将不支持直接对二维集合定义。而同理,其后的变量1,2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除了它们的尺寸都是n×m)。
二维集合的大小是由()内的两个一维集合的长度决定的。()内的一维集合1决定了二维集合的行数,一维集合2决定了二维集合的列数。
所有的集合,包括一维和二维,都要全部在sets/endsets内定义完成,此时只是定义,并未涉及任何数据。
集合这个模块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区分开集合名和集合变量名,前者代表了一个集合,是广泛的定义,后者是一个普通的变量,它的类型是一个集合类型。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这部分的内容:

sets:
supply/1..2/: s;               !集合一,s是集合变量
demand/1..3/: d;              !集合二,d是集合变量
link(supply,demand): road, g;    !二维集合,road和g是集合变量
endsets

II.III 变量赋值区域

赋值模块顾名思义是涉及到给变量赋值,但这里的变量特指是集合变量,因为其他的单个的决策变量,可以直接在定义时赋值,只有集合变量涉及到定义和赋值分开。
该模块以data:开头,以enddata结尾,因此所有对集合的赋值操作都要在这个区域内完成。
赋值的方法是很简单的,这里跟之前一样分一维和二维集合变量进行介绍:

II.III.i 一维集合变量的赋值

对一维集合的赋值,格式为:
集合变量名 = n1,n2,…
注意这里是集合变量名,不是集合名。

II.III.ii 二维集合变量的赋值

对二维集合的赋值,格式为:
集合变量名 = a11,a12,a13…a1n, a21,a22,….a2n,…ann
简单的说就是二维集合变量的赋值,从左到右,是从第一行的第一列开始,到最后一行的最后一列,每一行结束后,下一个数字是下一行的第一列的数字。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这部分的内容:

sets:
supply/1..2/: s;               !集合一,s是集合变量
demand/1..3/: d;              !集合二,d是集合变量
link(supply,demand): road, g;    !二维集合,road和g是集合变量
endsets
data:
road = 10,5,6,4,8,12;
d = 50,70,40;
s = 60,100;
enddata

II.IV 约束条件区域(逻辑部分)

通过一个@for函数(和@sum)的使用场景实例,讲解for循环和@sum在lingo中的实现。通过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组约束条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例子中,变量g是决策变量,L、d和s都是已知的变量,已知变量的赋值:

model:
sets:
supply/1..2/:s;
demand/1..3/:d;
link(supply, demand):road, g;
endsets

data:
L = 10, 5, 6, 4, 8, 12;
d = 50, 70, 40;
s = 60, 100;

显然上述的代码还原了我们的规划方程中关于数据的定义,接下来就要处理三个累加的问题了。累加的问题用编程解决就是用循环思想,在lingo中,@sum函数提供了累加,@for函数提供了循环的方法。

II.IV.i @max函数的使用

@sum函数的定义:@sum(参数1:参数2参数3…)

总得来说,@sum函数有两个传参,参数1和参数2,它们的意义:
参数1:设要参与累加的那个集合变量所在的集合的集合名称为A,参数1:A(i,j) (或一维集合:A(i)),这里注意,第一个参数是集合名称,不是集合变量名称!
参数2:设要参与累加的那个集合的一系列集合变量的名称为B, 参数2:B(i,j). 当然了如果是单纯的加法,那么参数2只有一个集合变量B,那么参数2就是简简单单的B(i,j)而已,但如果出现积的和,需要添加一步乘法的运算。(也可能是一维的集合,那么就是B(i))
了解了@sum函数,那么第一个约束条件就可以转换成代码了,因为它只用到了@sum函数,不涉及@for。
min\ =\ \sum_{j\ =\ 1}{3}\sum_{i = 1}{2}{g_{ij}\ \ast\ L_{ij}}
首先,min就用min函数表示,后面出现了累加,我们进行简单的分析,发现g和L来自于集合link,于是@sum的第一个参数就是link(i,j)。
第2个参数,上面提到了,是集合变量(i,j),由于这里是一个乘积关系,在集合名称(i,j)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乘法的运算,套用参数2的结论,第二个参数就是g(i,j) * L(i,j)。
把两个参数用之前定义格式放好,我们得到了关于第一个约束条件的lingo代码:

min = @sum(link(i,j) : L(i,j) * g(i,j));

II.IV.ii @for循环的使用

@for函数的定义:@for(参数1:@sum函数)

其中参数1是被操作的一维集合的集合名称(i/j),也即只有一个索引值的那个集合。第2个参数是@sum函数,这个函数内部的定义与之前@sum函数有稍微区别:第1个参数不再是参与累加的变量所在的集合的集合名称,而是参与累加的变量实际累加的下标对应的集合的集合名称,例如参与累加的变量g(i,j),如果每一轮的循环,只有i在变化,那么这个第1个参数就是组成g(i,j)所在的二维集合的提供i索引的一维集合的名称,本例中提供i索引的一维集合是supply集合,因此第1个参数是supply(i),第2个参数照旧,即参与累加的集合变量名(i,j)。
下面分析下面的两个条件转译为lingo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对于第一个条件,@for的参数1是d这个集合变量所在集合的集合名称(j),也即d(j)。之后,第2个参数@sum函数,根据条件的定义,是对于每一个j的值,进行i从1-2的累加,那么@sum函数写作:
@sum(supply(i):g(i,j))
最后,在@for函数中执行赋值操作,即把@sum函数得到的结果赋值给d变量,因此完整的代码写作:

@for(demand(j):@sum(supply(i):g(i,j)) = d(j))

同理,第二个约束条件转译代码:

@for(supply(i):@sum(demand(j):g(i,j)) = s(i))

II.V 补充:lingo常见函数

@bin(x):只有0和1结果的函数
@free(x):解除变量的非负性
@abs(x):绝对值函数,返回x的绝对值;
@cos(x):余弦函数,返回x的余弦值(x的单位是弧度);
@exp(x):指数函数,返回e x e^xe
x
的值(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
@floor(x):取整函数,返回x的整数部分(向最靠近0的方向取整);
@lgm(x):返回x的伽马(Gamma)函数的自然对数值(当x为整数时,lgm(x)=log(x-1);当x不为整数时,采用线性插值得到结果);
@log(x):自然对数函数,返回x的自然对数值;
@mod(x,y):模函数,返回x对y取模结果,即x除以y的余数,这里x和y应该是整数;
@pow(x,y):指数函数,返回x y x^yx
y
的值。
@sign(x):符号函数,返回x的符号值(x<0时返回-1,x=0时返回0,x>0时返回+1);
@sin(x):正弦函数,返回x的正弦值(x的单位是弧度);
@smax(list):最大值函数,返回一列数(list)的最大值;
@smin(list):最小值函数,返回一列数(list)的最小值;
@sqr(x):平方函数,返回x的平方(即x*x)的值;
@sqrt(x):平方根函数,返回x的正的平方根的值;
@tan(x):正切函数,返回x的正切值(x的单位是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