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ervice-app
一. 简介
该项目是基于go语言搭建的微服务架构应用. 包含如下组件:
- 服务注册中心 etcd
- Api 网关
- Feed 服务
- Profile 服务
- Topic 服务
- 监控组件: prometheus + grafana
- 跟踪组件: zipkin + elasticsearch
其中Feed, Profile, Topic 启动时会向etcd注册服务, Apigateway 通过调用这三个服务的客户端 Watch 到相应服务的注册Key, 同时得到服务的地址. 当服务实例个数动态伸缩时, Apigateway 也会实时响应变化.
结构如下:
二. 项目源码
目录 | 介绍 |
---|---|
apigateway | 注册app所有endpoint. |
client | 所有访问微服务的客户端, 供apigateway调用. 提供服务发现,负载均衡,错误重试和故障降级等功能. |
cmd | 各个服务的启动命令. |
docker | 构建各个服务的docker镜像. |
feed | feed服务. |
monitor | 监控组件. |
profile | profile服务. |
proto | 服务间IPC方式采用grpc. |
topic | topic服务. |
tracer | 分布式跟踪. |
vagrant | 虚拟化分布式环境, 采用传统方式部署应用. |
三. 部署应用
目前使用了两种应用部署方式:传统部署方式和容器化部署方式
1. 传统部署
如果你熟悉vagrant, vagrant目录下有具体部署细节. 参考Vagrantfile 和 provision.sh 总的来讲,项目使用vagrant虚拟化了5个节点, 节点0部署etcd, 节点1-4分别部署service-feed, service-profile, service-topic, apigateway.
部署前请确保vagrant-1.9.0, 至于为什么是该版本, 个人认为该版本目前(2016-12-10)来看最稳定,bug最少.
在vagrant目录下, 使用如下命令, 启动所有节点. 该命令第一次启动时会创建5台虚拟机node-0 ~ node-4. 并下载安装所需的可执行文件.
# 注意: 首次启动会比较慢, 具体时间取决于网络.
$ vagrant up /node-./
vagrant sshnode-*
$ vagrant ssh node-4
$ ps -ef | grep apigateway
$ exit
如果启动成功, 那么可以访问我们的服务了
$ curl -XPUT "http://192.168.50.14:8080/api/feed/create_feed" -d '{"id": 100, "user_id": 123, "content": "hello world"}' // 发布feed1
$ curl -XPUT "http://192.168.50.14:8080/api/feed/create_feed" -d '{"id": 101, "user_id": 123, "content": "goodbye!"}' // 发布feed2
$ curl -XGET "http://192.168.50.14:8080/api/feed/get_feeds?user_id=123&&size=2" // 拉取feed列表
将会显示
{
"feeds": [
{
"id": 100,
"user_id": 123,
"content": "hello world"
},
{
"id": 101,
"user_id": 123,
"content": "goodbye!"
}
]
}
注意: 默认每一个微服务只启动一个实例, 如果想看多个微服务实例, 那么可以到某个节点上手动启动. 例如:
$ vagrant ssh node-2
$ nohup feed -addr=$LOCAL_IP:8082 -etcd.addr=$ETCD_ENDPOINT 0<&- &>/dev/null & //nohup 忽略用户退出时的hup信号, 这样当退出ssh时feed进程不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feed进程源码中实现了对某些信号的处理.
$ exit
这样, 对于feed相关的请求,apigateway会把每一个请求通过round robin的方式均衡的打到两个feed实例上,实现进程内负载均衡. 同样需要注意: 原则上说, 微服务都应该是无状态的. 然而为了简单,该项目中的微服务实例都是采用内存存储. 所以在多实例环境下, 如果你发布了一条feed, 却没有拉取到, 那么多试几次即可.
2. 容器化部署
如果你对docker熟悉的话, docker目录下提供了构建镜像的脚本 build.sh.
./build.sh
该脚本生成4个服务的docker镜像, 然后我们通过docker-compose命令启动容器.
docker-compose up -d
启动成功后:
$ curl -XPUT "http://localhost:8080/api/feed/create_feed" -d '{"id": 100, "user_id": 123, "content": "hello world"}' // 发布feed1
$ curl -XPUT "http://localhost:8080/api/feed/create_feed" -d '{"id": 101, "user_id": 123, "content": "goodbye!"}' // 发布feed2
$ curl -XGET "http://localhost:8080/api/feed/get_feeds?user_id=123&&size=2" // 拉取feed列表
四. 应用监控
应用监控采用prometheus + grafana + cadvisor + alertmanager.
启动监视器
启动监视器之前请先阅读README.
如果是使用方式1部署的应用, 在monitor目录下, 可以通过如下配置target, 来监视app
- targets: ['localhost:9090','cadvisor:8080', '192.168.50.11:6062', '192.168.50.12:6063', '192.168.50.13:6064', '192.168.50.14:6060']
然后在monitor目录下
$ docker-compose up
这样监视器启动成功.
如果采用方式2部署的应用, docker-compose文件已经配置好. 直接在monitor目录下:
$ docker-compose -f docker-compose.yml.2 up -d
两种方式启动成功后, 都可以通过访问: http://localhost:9090/graph 来查看metrics.
可视化
可视化采用grafana, 它与prometheus结合的很好, 采用该方案可以很好的监控docker容器的状态
打开浏览器 http://localhost:3000, 进入grafana, 添加数据源, Type选择Prometheus, Access选择direct模式, 填写prometheus的url: http://localhost:9090, 勾上默认. Save & test. 退出.
添加dashboard, 导入monitor/grafana/docker_dashboard.json 即可看到下图:
五. 跟踪
分布式跟踪系统采用 zipkin + elasticsearch后端, zipkin负责UI和span收集, es负责海量数据存储和索引. 在App中已经集成了zipkin的客户端代码, 只需要在程序执行时设置-zipkin.addr参数即可, 例如:
go run cmd/feed/main.go -etcd.addr=http://localhost:2379 -zipkin.addr=http://localhost:9411/api/v1/spans
tracer目录下提供了一个docker-compose.yml文件, 它在docker/docker-compose.yml的基础上集成了zipkin和elasticsearch. 在该目录下:
$ docker-compose up -d
启动成功后可以通过curl访问:
$ curl -XPUT "http://localhost:8080/api/feed/create_feed" -d '{"id": 100, "user_id": 123, "content": "hello world"}' // 发布feed1
$ curl -XPUT "http://localhost:8080/api/feed/create_feed" -d '{"id": 101, "user_id": 123, "content": "goodbye!"}' // 发布feed2
$ curl -XGET "http://localhost:8080/api/feed/get_feeds?user_id=123&&size=2" // 拉取feed列表
这时候跟踪系统已经有了3条数据.
浏览器打开http://localhost:9411, 服务名选择http, 并选择合适的时间范围, 然后点击Find traces, 便可找到这3条traces. 随便点一条进去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跟踪轨迹(由于该App功能简单,调用深度目前只有两层):
六. Todo
- 使用kubenetes部署整个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