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开发中,保证代码质量和性能的手段不只有单元测试和基准测试,还有代码规范检查和性能优化。
代码规范检查是对单元测试的一种补充,它可以从非业务的层面检查代码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比如变量是否被使用、是否是死代码等等。
性能优化是通过基准测试来衡量的,这样才知道优化部分是否真的提升了程序的性能。
代码规范检查
什么是代码规范检查
代码规范检查,顾名思义,是从 Go 语言层面出发,依据 Go 语言的规范,对代码进行的静态扫描检查,这种检查和业务无关。
比如定义了个常量,从未使用过,虽然对代码运行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是这个常量是可以删除的,代码如下所示:
const name = "Golang"
func main() {
}
示例中的常量 name 其实并没有使用,所以为了节省内存可以删除它,这种未使用常量的情况就可以通过代码规范检查检测出来。
再比如,调用了一个函数,该函数返回了一个 error,但是你并没有对该 error 做判断,这种情况下,程序也可以正常编译运行。但是代码写得不严谨,因为返回的 error 被忽略了。代码如下所示:
func main() {
os.Mkdir("tmp",0666)
}
示例代码中,Mkdir 函数是有返回 error 的,但是并没有对返回的 error 做判断,这种情况下,哪怕创建目录失败,你也不知道,因为错误被忽略了。如果使用代码规范检查,这类潜在的问题也会被检测出来。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理解什么是代码规范检查、它有什么用。除了这两种情况,还有拼写问题、死代码、代码简化检测、命名中带下划线、冗余代码等,都可以使用代码规范检查检测出来。
golangci-lint
要想对代码进行检查,则需要对代码进行扫描,静态分析写的代码是否存在规范问题。
小提示:静态代码分析是不会运行代码的。
可用于 Go 语言代码分析的工具有很多,比如 golint、gofmt、misspell 等,如果一一引用配置,就会比较烦琐,所以通常不会单独地使用它们,而是使用 golangci-lint。
golangci-lint 是一个集成工具,它集成了很多静态代码分析工具,便于使用。通过配置这一工具,可以很灵活地启用需要的代码规范检查。
如果要使用 golangci-lint,首先需要安装。因为 golangci-lint 本身就是 Go 语言编写的,所以可以从源代码安装它,打开终端,输入如下命令即可安装。
➜ go get github.com/golangci/golangci-lint/cmd/lint@v1.37.1"">golangci-lint@v1.37.1
使用这一命令安装的是 v1.37.1 版本的 golangci-lint,安装完成后,在终端输入如下命令,检测是否安装成功。
➜ golangci-lint version
golangci-lint has version 1.37.1 built from b39dbcd6 on 2021-02-20T11:48:06Z
小提示:在 MacOS 下也可以使用 brew 来安装 golangci-lint。
好了,安装成功 golangci-lint 后,就可以使用它进行代码检查了,以上面示例中的常量 name 和 Mkdir 函数为例,演示 golangci-lint 的使用。在终端输入如下命令回车:
➜ golangci-lint run lint/
这一示例表示要检测目录中 base 下的代码,运行后可以看到如下输出结果。
lint/main.go:5:7: `name` is unused (deadcode)
const name = "Golang"
^
lint/main.go:7:6: `main` is unused (deadcode)
func main() {
^
lint/main.go:8:10: Error return value of `os.Mkdir` is not checked (errcheck)
os.Mkdir("tmp", 0666)
^
通过代码检测结果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两个代码规范问题都被检测出来了。检测出问题后,就可以修复它们,让代码更加符合规范。
golangci-lint 配置
golangci-lint 的配置比较灵活,比如可以自定义要启用哪些 linter。golangci-lint 默认启用的 linter,包括这些:
deadcode - 死代码检查
errcheck - 返回错误是否使用检查
gosimple - 检查代码是否可以简化
govet - 代码可疑检查,比如格式化字符串和类型不一致
ineffassign - 检查是否有未使用的代码
staticcheck - 静态分析检查
structcheck - 查找未使用的结构体字段
typecheck - 类型检查
unused - 未使用代码检查
varcheck - 未使用的全局变量和常量检查
小提示:golangci-lint 支持的更多 linter,可以在终端中输入 golangci-lint linters 命令查看,并且可以看到每个 linter 的说明。
如果要修改默认启用的 linter,就需要对 golangci-lint 进行配置。即在项目根目录下新建一个名字为 .golangci.yml 的文件,这就是 golangci-lint 的配置文件。在运行代码规范检查的时候,golangci-lint 会自动使用它。假设只启用 unused 检查,可以这样配置:
linters:
disable-all: true
enable:
- unused
在团队多人协作开发中,有一个固定的 golangci-lint 版本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大家就可以基于同样的标准检查代码。要配置 golangci-lint 使用的版本也比较简单,在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即可:
service:
golangci-lint-version: 1.32.2 # use the fixed version to not introduce new linters unexpectedly
此外,还可以针对每个启用的 linter 进行配置,比如要设置拼写检测的语言为 US,可以使用如下代码设置:
linters-settings:
misspell:
locale: US
golangci-lint 的配置比较多,可以灵活配置。关于 golangci-lint 的更多配置可以参考官方文档,这里我给出一个常用的配置,代码如下:
linters-settings:
golint:
min-confidence: 0
misspell:
locale: US
linters:
disable-all: true
enable:
- typecheck
- goimports
- misspell
- govet
- golint
- ineffassign
- gosimple
- deadcode
- structcheck
- unused
- errcheck
service:
golangci-lint-version: 1.32.2 # use the fixed version to not introduce new linters unexpectedly
集成 golangci-lint 到 CI
代码检查一定要集成到 CI 流程中,效果才会更好,这样开发者提交代码的时候,CI 就会自动检查代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不管是使用 Jenkins,还是 Gitlab CI,或者 Github Action,都可以通过 Makefile 的方式运行 golangci-lint。现在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 Makefile 文件,并添加如下代码:
getdeps:
@mkdir -p ${GOPATH}/bin
@which golangci-lint 1>/dev/null || (echo "Installing golangci-lint" && go get github.com/golangci/golangci-lint/cmd/golangci-lint@v1.32.2)
lint:
@echo "Running $@ check"
@GO111MODULE=on ${GOPATH}/bin/golangci-lint cache clean
@GO111MODULE=on ${GOPATH}/bin/golangci-lint run --timeout=5m --config ./.golangci.yml
verifiers: getdeps lint
小提示:关于 Makefile 的知识可以网上搜索学习一下,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进行讲述。
好了,现在就可以把如下命令添加到你的 CI 中了,它可以自动安装 golangci-lint,并检查代码。
make verifiers
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的目的是让程序更好、更快地运行,但是它不是必要的,这一点一定要记住。所以在程序开始的时候,不必刻意追求性能优化,先大胆地写代码就好了,写正确的代码是性能优化的前提。
堆分配还是栈
在比较古老的 C 语言中,内存分配是手动申请的,内存释放也需要手动完成。
手动控制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需要多少就申请多少,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内存;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如果忘记释放内存,就会导致内存泄漏。
所以,为了让程序员更好地专注于业务代码的实现,Go 语言增加了垃圾回收机制,自动地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
Go 语言有两部分内存空间:栈内存和堆内存。
栈内存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和释放,开发者无法控制。栈内存一般存储函数中的局部变量、参数等,函数创建的时候,这些内存会被自动创建;函数返回的时候,这些内存会被自动释放。
堆内存的生命周期比栈内存要长,如果函数返回的值还会在其他地方使用,那么这个值就会被编译器自动分配到堆上。堆内存相比栈内存来说,不能自动被编译器释放,只能通过垃圾回收器才能释放,所以栈内存效率会很高。
逃逸分析
既然栈内存的效率更高,肯定是优先使用栈内存。那么 Go 语言是如何判断一个变量应该分配到堆上还是栈上的呢?这就需要逃逸分析了。下面通过一个示例来讲解逃逸分析,代码如下:
func newString() *string{
s:=new(string)
*s = "Golang"
return s
}
在这个示例中:
通过 new 函数申请了一块内存;
然后把它赋值给了指针变量 s;
最后通过 return 关键字返回。
小提示:以上 newString 函数是没有意义的,这里只是为了方便演示。
现在通过逃逸分析来看下是否发生了逃逸,命令如下:
➜ go build -gcflags=”-m -l” ./lint/main.go
# command-line-arguments
lint/main.go: new(string) escapes to heap
在这一命令中,-m 表示打印出逃逸分析信息,-l 表示禁止内联,可以更好地观察逃逸。从以上输出结果可以看到,发生了逃逸,也就是说指针作为函数返回值的时候,一定会发生逃逸。
逃逸到堆内存的变量不能马上被回收,只能通过垃圾回收标记清除,增加了垃圾回收的压力,所以要尽可能地避免逃逸,让变量分配在栈内存上,这样函数返回时就可以回收资源,提升效率。
下面对 newString 函数进行了避免逃逸的优化,优化后的函数代码如下:
func newString() string{
s:=new(string)
*s = "Golang"
return *s
}
再次通过命令查看以上代码的逃逸分析,命令如下:
➜ go build -gcflags=”-m -l” ./lint/main.go
# command-line-arguments
lint/main.go: new(string) does not escape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到,虽然还是声明了指针变量 s,但是函数返回的并不是指针,所以没有发生逃逸。
这就是关于指针作为函数返回逃逸的例子,那么是不是不使用指针就不会发生逃逸了呢?下面看个例子,代码如下:
fmt.Println("Golang")
同样运行逃逸分析,会看到如下结果:
➜ go build -gcflags=”-m -l” ./lint/main.go
# command-line-arguments
lint/main.go: … argument does not escape
lint/main.go: “Golang” escapes to heap
lint/main.go: new(string) does not escape
观察这一结果,你会发现「Golang」这个字符串逃逸到了堆上,这是因为「Golang」这个字符串被已经逃逸的指针变量引用,所以它也跟着逃逸了,引用代码如下:
func (p *pp) printArg(arg interface{}, verb rune) {
p.arg = arg
//省略其他无关代码
}
所以被已经逃逸的指针引用的变量也会发生逃逸。
Go 语言中有 3 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它们是 slice、map 和 chan,被这三种类型引用的指针也会发生逃逸,看个这样的例子:
func main() {
m:=map[int]*string{}
s:="Golang"
m[0] = &s
}
同样运行逃逸分析,看到的结果是:
➜ go build -gcflags=”-m -l” ./lint/main.go
# command-line-arguments
lint/main.go: moved to heap: s
lint/main.go: map[int]*string literal does not escape
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到,变量 m 没有逃逸,反而被变量 m 引用的变量 s 逃逸到了堆上。所以被 map、slice 和 chan 这三种类型引用的指针一定会发生逃逸的。
逃逸分析是判断变量是分配在堆上还是栈上的一种方法,在实际的项目中要尽可能避免逃逸,这样就不会被 GC 拖慢速度,从而提升效率。
小技巧:从逃逸分析来看,指针虽然可以减少内存的拷贝,但它同样会引起逃逸,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指针。
优化技巧
下面总结几个优化的小技巧:
第 1 个技巧是尽可能避免逃逸,因为栈内存效率更高,还不用 GC。比如小对象的传参,array 要比 slice 效果好。
第 2 个技巧如果避免不了逃逸,还是在堆上分配了内存,那么对于频繁的内存申请操作,要学会重用内存,比如使用 sync.Pool。
第 3 个技巧就是选用合适的算法,达到高性能的目的,比如空间换时间。
小提示:性能优化的时候,要结合基准测试,来验证自己的优化是否有提升。
以上是基于 GO 语言的内存管理机制总结出的 3 个方向的技巧,基于这 3 个大方向基本上可以优化出想要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要尽可能避免使用锁、并发加锁的范围要尽可能小、使用 StringBuilder 做 string 和 [ ] byte 之间的转换、defer 嵌套不要太多等等。
最后推荐一个 Go 语言自带的性能剖析的工具 pprof,通过它可以查看 CPU 分析、内存分析、阻塞分析、互斥锁分析,它的使用不是太复杂,可以搜索下它的使用教程,这里就不展开介绍。
总结
代码规范检查是从工具使用的角度讲解,而性能优化可能涉及的点太多,所以是从原理的角度讲解,明白了原理,就能更好地优化代码。
是否进行性能优化取决于两点:业务需求和自我驱动。所以不要刻意地去做性能优化,尤其是不要提前做,先保证代码正确并上线,然后再根据业务需要,决定是否进行优化以及花多少时间优化。自我驱动其实是一种编码能力的体现,比如有经验的开发者在编码的时候,潜意识地就避免了逃逸,减少了内存拷贝,在高并发的场景中设计了低延迟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