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来学习Go语言的函数式编程,函数式编程不是Go语言独有的,像Python也是支持函数式编程的,不过Go语言支持函数式编程主要体现在闭包上。

Go语言闭包应用:1)不需要修饰如何访问自由变量;2)没有Lambda表达式,但是有匿名函数 (其实两者差不多)。

接下来谈一谈函数式编程和函数指针的区别,其实我个人更倾向于函数式编程,因为在函数式编程(如Python)中,函数是一等公民,因此参数,变量及返回值都可以是函数;而像函数指针(如C++、Java)函数只是一个名字,其实就是指针。

在函数式编程中,有一个高阶函数的概念,也就是说一个函数可以作为参数传给另外一个函数,或者一个函数的返回值为另外一个函数(若返回值为该函数本身,则为递归),满足其一则为高阶函数,如python中的map,reduce,filter等。还有就是闭包这个概念。

当然可能有人要拿出'正统'函数式编程来说话了,需要满足两点:1)不可变性:不能有状态,只有常量和函数;2)函数只能有一个参数。

这个'正统'函数式编程要求里面不能有变量,只有常量和函数这两种,甚至连选择、循环语句都不能使用;更过分的要求是参数只能有一个参数,之前的参数列表都不能用了,太特么变态了吧。由于Go语言设计时要求按照了这个规定,但是实际上灵活性很大,可以不按照上面'正统'函数式编程的要求来。

下面结合一个例子说明Go语言的函数式编程:计算1+2+3+...+9=?我们先用普通的方法,接着使用函数式编程,然后试着体会两者的不同之处。

普通方法实现的代码如下,这个其实非常简单:

package mainimport 'fmt'//定义求和函数,测试函数式编程func test(n int)int{ sum:=0 for i:=0;i<n;i++{ sum+=i } return sum}func main() { fmt.Println(test(10))}//运行结果:45

接下来看一下如何使用函数式编程来实现这个功能:

package mainimport 'fmt'//定义求和函数,测试函数式编程func functionaltest()func(int)int{ sum:=0 return func(v int) int { sum+=v return sum }}func main() { a:=functionaltest() for i:=0;i<10;i++{ fmt.Printf('0+1+...+%d=%d\n',i,a(i)) }}//运行结果:0+1+...+0=00+1+...+1=10+1+...+2=30+1+...+3=60+1+...+4=100+1+...+5=150+1+...+6=210+1+...+7=280+1+...+8=360+1+...+9=45

其实上面就是闭包,在函数体中包含自由变量和局部变量,这里的sum就是自由变量,v是局部变量。

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其他语言如何通过闭包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1)Python中的闭包:python原生支持闭包、使用_closure_来查看闭包内容

def test(): sum = 0 def f(value): nonlocal sum sum += value return sum return f

2)C++中的闭包:过去stl或者boost带有类似库;C++11及以后:支持闭包,以下是C++14下编译通过的:

auto test(){  auto sum = 0; return [-] (int value) mutable {    sum += value;    return sum;  }} 

3)Java中的闭包:1.8以后使用Function接口和Lambda表达式来创建函数对象,函数本身不能作为参数和返回值的;1.8以前匿名类或Lambda表达式均支持闭包

Function<Integer,Integer> test() {  final Holder<Integer> sum = new Holder<>(0); return (Integer value) -> {    sum.value += value;    return sum.value;  }}
golang中的函数式编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前面说的'正统'函数式编程要求:1)不可变性:不能有状态,只有常量和函数;2)函数只能有一个参数。我们尝试使用代码来实现这个要求,但是实现正统函数式编程不能有状态,那么应该将状态(函数执行结果)放在另一个函数中:

//使用正统函数式编程,只有常量和函数,没有变量type itest func(int)(int,itest)func ftest(base int)itest{ return func(v int) (int, itest) { return base+v,ftest(base+v) }}func main() { a:=ftest(0) for i:=0;i<10;i++{ var s int s,a =a(i) fmt.Printf('0+1+...+%d=%d\n',i,s) }}//运行结果:0+1+...+0=00+1+...+1=10+1+...+2=30+1+...+3=60+1+...+4=100+1+...+5=150+1+...+6=210+1+...+7=280+1+...+8=360+1+...+9=45

不过这种正统函数式编程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写起来也不容易理解。

斐波那契数列理解闭包

接下来通过斐波那契数列来加深自己对于闭包的理解,同样先使用普通方法,然后使用闭包的方式实现。

普通方法实现输出斐波那契数列:

//chapter06/fibonaqitest/fibonaqi.go文件package fibonaqi//1,1,2,3,5,8,13,21...func FBtest(n int)int{ a,b:=0,1 for i:=0;i<n;i++{ a,b = b,a+b } return a}//chapter06/fibonaqitest/main.go文件:package mainimport ( 'chapter06/fibonaqitest/fibonaqi' 'fmt')func main() { fmt.Println(fibonaqi.FBtest(5))}//运行结果:5

再来试试闭包的实现:

//chapter06/fibonaqitest/fibonaqi.go文件//闭包func FPtest()func()int{ a, b:=0,1 return func() int { a,b=b,a+b return a }}

但是这边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函数内无法判断何时输出。其实这种和生成器非常相似,因此每次调用会执行一次该函数:

func main() { f:=fibonaqi.FPtest() fmt.Println(f()) //闭包函数测试 fmt.Println(f()) }//运行结果:11

但是这个闭包其实变成了生成器,如果我们想输出斐波那契数列中小于10000的元素,我们需要多次调用这个生成器,直到输出的元素小于10000才停止运行,那么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我们可以让这个斐波那契函数实现一个输出内容的接口就行了:

//闭包func FPtest()func()int{ a, b:=0,1 return func() int { a,b = b,a+b return a }}type IntGenerator func() intfunc (g IntGenerator)Read(p[]byte)(n int,err error){ next:=g() //获取下一个元素 if next >10000{ //达到10000以上结束 return 0, io.EOF } s:=fmt.Sprintf('%d\n',next) //转换成字符串 // TODO: incorrect if p is too small! return strings.NewReader(s).Read(p)}//之前用于从文件中输出内容的函数func PrintFileContent(reader io.Reader){ scanner:=bufio.NewScanner(reader) for scanner.Scan(){ fmt.Println(scanner.Text()) }}func main() { var ft fibonaqi.IntGenerator =fibonaqi.FPtest() fibonaqi.PrintFileContent(ft)}//运行结果: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

不过这个代码有一个瑕疵就是这个p对象不能太小,太小就无法输出信息,后续会对这段代码进行修改。

接下来使用之前介绍的二分搜索树遍历的例子来加深对闭包的理解。学过二分搜索树的人肯定知道中序遍历结果是0 9 2 0 6:

golang中的函数式编程

但是之前的遍历函数只能实现遍历的功能,接下来让函数实现接口,那它就能干很多事了:

//函数闭包,演示二分搜索树的遍历func (node *treeNode)Traverse(){ node.TraverseFunc(func(n *treeNode) { n.Print() }) fmt.Println()}func (node *treeNode)TraverseFunc(f func(*treeNode)){ if node==nil{ return } node.left.TraverseFunc(f) f(node) node.right.TraverseFunc(f)}func main() { var root treeNode //声明一个二分搜索树对象 root = treeNode{value: 2} //二分搜索树root节点初始化 root.left = &treeNode{} //二分搜索树root节点左子树初始化 root.right = &treeNode{6, nil, nil} //二分搜索树root节点右子树初始化,其本质也是一个treeNode对象 root.right.left =new(treeNode) //给二分搜索树root节点的左子树的左侧创建一个节点 root.left.right = createTreeNode(9) root.reverse() fmt.Println('********************') root.Traverse() //数一下二分搜索树中元素的个数 nodeCount:=0 root.TraverseFunc(func(node *treeNode) { nodeCount++ }) fmt.Println('********************') fmt.Println('节点总数为:',nodeCount)}//运行结果:09206节点总数为: 5

看到没,我们后实现的TraverseFunc函数的功能非常强大,不仅仅限于遍历。